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往期
回顾

创新驱动   产融联动

张文琪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常态下建筑业的新特点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处于换档期,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粗放管理转向集约管理,发展动力由劳动力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由增强供给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双重调整。作为与国民经济走势变化高度相关的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

“速度”。建筑业产值从“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长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意味着建筑业过去完全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产业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结构”。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投资增速放缓、房建市场疲软等多重压力,经济放缓倒逼建筑业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正在变革,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正在扭转,市场回归理性,企业将面临诚信经营与监管趋严等新的市场考验,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将加快优化升级。

“动力”。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集约管理、流程再造将是建筑业发展的新动力,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提出“陕建理念”

树立正确发展观。陕建的发展观,就是在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好字为先,好字为要的思路,不搞盲目扩张,不片面追求规模,扭转粗放式经营。我们充分借助外力、聘请专业机构,特别是攀成德的专家团队,在组织结构、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寻找短板、摸准痛点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市场、转换经营方式,全方位激活各个元素,调动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家在发展的轨道上动起来、跑起来,跑在前面的给予褒奖重用、跑在后面的实施问责淘汰。

坚持创新驱动。在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慢,就会掉队,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

一是发展思路创新。客观讲,我们现在规模大了,但应该认识到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做强?要创新发展思路,在商务模式上下功夫,在承揽大项目上下功夫,在开拓高端市场和新领域上下功夫,在投资带动和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在并购重组上下功夫,更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

二是发展模式创新。陕建这几年在发展模式上推进“四化”。发展差异化。引导各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经营区域化。对市场按区域划分,明确实施主体单位,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区域经营,做强区域市场。管理精细化。推行各级机关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宗材料实施集中采购,优先选择内部单位供应和专业分包,并编制了分包合同标准文本,全方位控制成本,开源节流。机制市场化。不仅与外部单位建立市场化合作机制,内部单位的合作,项目的分配也是遵循市场,价格公允。

三是管理制度创新。党的最高纲领“党章”,国家根本大法《宪法》都会实施修订,与时俱进。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具有时效性,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实施修订,创新完善。管理制度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法律”,是我们治理企业的流程和规矩,陕建步入发展的新时代,市场竞争也上升到新的层次,我们的业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定期梳理管理制度,实施废改立,让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四是人才管理创新。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体系,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拓宽用人的渠道,激发人才的活力是目标。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员工管理和薪酬分配机制是手段。特别是薪酬体系要与市场接轨,绩效考核要用业绩说话,通过薪酬激励和考核制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

坚持诚信经营。信用是最大的资本。对个人来讲,诚信是立身之本;对企业来讲,诚信是经营之源。施工企业处在一个完全竞争行业,我们跑市场、搞商务、谈合同、干项目、做决算,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诚信。讲诚信就要兑现承诺,履行合同。说到就应做到,写到更要做到,这样发展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经营的车辙才会越走越远。要做到时时有诚信、事事讲诚信,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与业主交心、让业主放心,从而获得业主长期的信赖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就可以互利共赢。这讲的就是诚信,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开诚布公、诚以待人。

坚持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陕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根本遵循。

一是重经营业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企业发展“不以年龄论英雄,不以资历论高低,不以苦劳论功劳”,而是“以成败论英雄,以业绩论贡献”。围绕“人”这个核心,努力营造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强化思想教育,督促干部思想上“想为”;提升能力素质,促使干部有底气“能为”;树好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有动力“思为”;落实从严实考,倒逼干部不敢“不为”。

二是促合作共赢。当前,全球化分工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常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也各有优势和短板,离开合作,难以发展。合作是全方位的,是全产业链上的开放合作和共享共赢。所有和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都应该寻求最大的合作,视为我们的客户,包括同行兄弟企业,包括我们产业链上的合作方、劳务方、材料供应方都应该是我们的客户。特别是同行之间我们要变竞争关系为合作伙伴,加强学习,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三是强执行落实。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引导全员增强主动担当,勇挑重担的责任心,提起乐于奉献,敢于拼搏的精气神。要有“钉钉子”的韧劲;要有“马上就办”的觉悟;要有精于“绣花”的功夫;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要有勇于付出的精神。


创新“陕建模式”

就建筑业大格局而言,中建、上海建工等老大哥永远是我们的标杆,是我们对标学习的榜样。云南、广西、广东等建工集团在企业改革,资源整合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们陕建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套独具陕建特色的发展模式。

深化改革挖掘活力。推动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我们按照“因地施策、因企施策、因业施策、一企一策”的原则,推进“工厂制”企业全面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与外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全方位开展合作、多层次融合发展。加大地产开发、核电、光伏、智能化、石材等新领域拓展,导入职业经理人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取得了良好成效。稳健推进外部优质企业的并购和内部专业板块的整合。组建了市政、装饰、地产、钢构等一批专业化集团,推进集约化发展。

实施投资带动战略。建筑企业的竞争正从施工产业链综合能力竞争升级到投融建一体化服务的竞争,企业必须以强大的资本优势作为后盾和支撑。针对影响和制约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资金”短板,我们提出:运用“资本+”的思维和“金融+”的手段,实施投资带动战略,通过多元化融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与金融的资源整合,构建出富有活力的陕建增长模式。特别是机场、地铁、公路、水利、城际铁路项目,集全集团的资源和力量,以投资带动的模式,抓一批省级重点,选一批市级重点,投一批大型PPP,利用创投、并购、存量整合等方式,形成资本放大的乘数效应,支持集团经营发展。陕建在PPP项目、地产等方面累计投资近200亿元。

打造多元融资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社会化、多元化、平台化的资金筹集渠道,相继成立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建信投资、商业保理等金融公司,先后引进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完成债转股,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有力支持经营模式创新和转型发展。被中行、中信、兴业、国开、进出口银行等列入总行级客户。银行综合授信800亿元。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光大资本、平安银行、江苏建工、五矿二十三冶等同行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发起设立了六支产业基金,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集成“陕建方案”

“陕建方案”是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也就是“陕建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式”。近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利好信号不断释放。我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驱动下,着力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陕建路径,顶层设计、布局市场、建设园区、探路金融、专注研发。2018年,我们正式推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FEMCS”陕建方案。

我们的FEMCS模式,是结合陕建的产业现状,将我们现有的金融、研发、制造、建设、服务等五大功能板块组合,形成纵向管理上的完整闭合,实现功能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打造科技、智造、绿色的全产业链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为提升“陕西建筑”品牌优势提供有效途径,探索出一条建筑产业绿色智慧发展之路。

提供金融服务全过程解决方案。为解决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问题,我们以装配式建筑产业为基础,推动全过程金融服务,全产业链运作。项目建设前期,积极与属地政府沟通金融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与当地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沟通和接洽,为项目建设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实时跟踪资金使用动向,根据项目建设进展,评估风险、盘活资产,不断丰富融资渠道,储备金融资源,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销定产,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加大招投标管理与合同谈判,保证供应链正常衔接。我们深知,产业是基础,金融是关键,坚持以“破解融资难题、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加强纵向与横向联合,延伸产业链条。

提供产品研发全方位解决方案。我们坚持“科技引领、产品多元”的指导思想。在科研机构创新方面,我们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大等知名院校,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三一重工、北京预制研究院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专家智库;加大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建立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正在筹备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建筑设计模数化、标准化方面,重视BIM技术的推广,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全过程应用,服务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在建立模型、图纸会审、场地布置、方案策划等方面,应用BIM+二维码技术,在平台上直接定位构件,模拟关键节点和难点的工序,实现了现场与BIM技术的无缝连接。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以陕建系统规划设计、生产加工、产品运输、安装施工综合能力为依托,先后完成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体系、预制混凝土围墙体系、标准化钢结构厂房等系统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工作,技术成果应用于多个项目,积累了一系列产业化部品体系的设计研发经验。科研指标申报方面,先后主编、参编国家及省级工程建设标准、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十余项。

提供部品生产与施工一体化解决方案。部品生产的工厂化、标准化方面,我们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备,建立了高效率、低能耗的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线;与福建金强、杭萧钢构公司、三一重工等单位实施合作,学习吸收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工艺,为培养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生产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部品生产的信息化、机械化方面,创新实施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从物料输送、数据控制、生产加工、运输安装等全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提供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我们把ERP管理系统应用于生产管理全链条,把客户、原材料供应商、销售代理商、协作单位全部纳入生产体系,建立了规范科学的动态的合格供应商、代理商、合作单位的信用名录,并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为项目实施全过程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坚持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原则,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全部纳入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信息化供应链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动态查询,达到了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高度统一。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