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往期
回顾

聚焦核心竞争力   打造“四大四新”优势

蔡 彬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打造人才、科技、模式、管控“四大”优势

放大人才优势。继续做大房建人力资源总量,加快引入房建成熟高端人才、整建制设计团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建筑专业毕业生招聘占比,满足房建业务规模化扩张需要。全面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加快内部技术干部转岗培训,多频次开展房建业务培训,努力把自营项目打造成房建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力促两年内从事房建业务人员占比过半。

打造科技优势。规范科研课题立项,围绕“卡脖子”“补短板”两个维度,协同部署重点科技攻关任务,统筹全局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开展攻关;依托重点项目,强化产学研联动,开展超高层、钢结构、深基坑、装配式、大型公共场馆等成套技术研究,积累房建核心技术优势;加快建筑工业化、建造智能化研究,加强BIM中心建设,推广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参与和承办内外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编制企业级技术标准、指南及规范,加大专利开发力度,争创各类科技奖项,加快建设科技优企业。

扩大模式优势。总结试点项目自营经验,扩大项目自营范围,完善自营项目管控体系;规范班组入库流程和评价办法,加快引入优秀班组资源,进一步扩充班组资源库,确保项目自营需要;要在巩固房建业务优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本工队伍”建设,快速搭建好互联网平台,完善配套管理措施,确保利润不流失、风险不增大,实现“老树开新花”,力争三年内“本工队伍”模式覆盖1/3以上项目。

巩固管控优势。近几年我们基于“三种模式”的实践,出台了一系列精细化管控制度和办法,要注重经验总结提炼,固化成制度,上升为体系。生产上,要提升资源组织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做实大生产平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快编制各类《标准化指南》;成本上,要抓住经营策划、技术方案、材料管控、分包管控等重点环节,强化成本动态纠偏和考核力度,全面提升项目全周期成本管控能力。

培育设计、城综、融合、装配式“四新”优势

培育设计优势。(1)提升站位。从“提供设计成果的传统设计院”向“服务全产业链的工程局设计院”升级,围绕“设计牵引、设计创效”两大主题做好顶层规划,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逐步走向外部市场竞争。(2)扩大规模。在培育自有团队的基础上,择机引入外部优秀设计团队,建立与知名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院、业内设计大师的战略合作,秉承“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打造深度捆绑的设计联盟,联合拓展市场,助力局房建业务优先优质发展。(3)创造更大价值。持续提升设计实力和技术水平,提供项目开发、设计、施工全过程服务,通过设计优化挖潜增效、创造价值,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要培育装配式建筑设计、BIM技术融合、装饰装修设计等专业能力,引领全局业务转型风向。

培育城综优势。(1)提升规划咨询能力,讲好“城市故事”。快速补齐城市规划设计短板,深化与集团城投、产投、资管等单位的合作,强化与外部城市规划咨询公司的联系,以智慧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为地方经济发展谋划新蓝图,谋求合作共赢机会。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导入“地标建筑”的概念,为四公局打造核心竞争力伏笔铺垫。(2)提升产业协同能力,集聚核心优势。基建行业的集中度在加速,市场越来越青睐“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或品牌联合体。从近几年的投资实践我们发现,产业规划、产业导入、产业运维是一揽子方案的关键,也是工程局的难点和痛点。我们要提前介入、加快布局,培育和打造深度捆绑的产业联盟,集聚城综产业优势。

培育融合优势。(1)完善开发体系。按JBZ划分区域范围,明确主责单位,畅通高层沟通渠道,点对点掌握项目信息,多路径整合开发资源,逐步从依靠集团和社会资源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进一步提高中标率、中标额和中标质量。(2)完善管理体系。加快健全融合项目管控制度,开展标准化建设,增加供应商类别,开展装配式和拆装式营房建筑技术研发;规范融合项目经营模式,常规项目原则上必须自营,点多面散的项目,核心点位和控制性工程必须自营管理;严格融合项目准入机制,组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项目团队,对履约能力不强的公司和队伍,要坚决淘汰。

培育装配式优势。建筑科技事业部要在队伍建设、建章立制、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快工作进度;有序推进“济南基地”建设,确保按期投产运营;要依托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大装配式产品的研发,在住宅、学校、医院、场馆以及配套市政管廊等细分业务上,逐步构建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培育中交内部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业务走上产能适度、良性发展的轨道。



往期回顾